內容來自sina新聞cn

臥底廣西金融傳銷組織:以國傢秘密項目為誘餌



王培霖

[傳銷的危害已經“名滿天下”,不少人談廣西色變,為瞭抵消這種負面影響,傳銷組織設計瞭一整套免疫措施]

山東開往廣西南寧的K1136次列車上,人很滿,相互之間話不多,中途很少有人下車。到瞭南寧,其中很多人簡單溝通之後,往往會意一笑:來南寧的目的都一樣。

一種名叫純資本運作、連鎖經營的以吸收資金為目的的傳銷模式,在這裡潛滋暗長已經多年。全國各地的人來到南寧,聚在不同的小區和民宅,甚至有成片的“濰坊村”、“陜西村”之類,他們都在為這一傳銷模式輸血。

這些傳銷組織公開活動,舉辦盛大的千人宴會,電話打往全國各地發展下線,盛行多年,但卻似乎並沒有受到有效的打擊和禁止。

為什麼是廣西?為什麼這類傳銷屢經媒體曝光卻依然如火如荼?為什麼傳銷在這裡發展瞭多年,這一經濟“毒瘤”仍然無法被切除?帶著這些問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前往廣西,深入傳銷組織內部進行瞭調查。

所謂的“國傢秘密項目”

傳銷組織的發展,全靠人拉人的方式。許多人被以旅遊觀光、項目考察、做小生意等名義騙來廣西,有些人中途憤然離去,有些人則留下入夥,有許多是父親叫來兒子、女兒叫來母親之類,以求“共同致富”。

一旦到瞭南寧,便有一套成熟的模式在此等候。

喊你來的“上線”,會親自或者安排一個人全程陪同。陪同我們的是一個女孩子,叫小葛,老傢山東,被自己的父親喊來廣西,全傢人高興得猶如發現瞭新大陸

11月18日上午,《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按照他們事先安排好的流程,跟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一起,花40塊錢“買票”參加瞭南寧半日遊。

從當天下午開始,每天到四個以上的“朋友”傢裡串門,聽他們介紹“資本運作項目”。

給本報記者作宣講的幾乎都來自山東濰坊,來廣西之前,他們有的是銀行職員、有的是醫院護士、有的是企業的銷售人員、有的是卡車司機。辭去原來的工作來到廣西之後,他們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接待新的朋友、喝茶聊天,沉浸在亞熱帶舒適悠遊的空氣中。他們聚居在南寧陽光新城一帶,以至於這一帶被稱作“濰坊村”。

他們所介紹的內容、所使用的語言基本完全一致,在層次上則是步步深入,一開始是口頭講解,後面則輔之以圖書、視頻、央視新聞、互聯網資料等等,形式越來越豐富。

在他們說起來,所要從事的事業是一項秘密的國傢戰略,模式由國務院副總理花巨資從美國引進,名字很模糊或者說變換不定,有“資本運作”、“純資本項目”、“連鎖經營”、“1040陽光工程”等多個名字。

如果想參與,具體操作如下:首先要“投資入股”。按照3300元一股的標準,你一次性要申購21股,也就是69300元,另外還要繳納500元作為管理費用,這樣算下來,一共需要投資69800元。

投入69800元的第二個月,“組織上”會自動返還你19000元,作為入股獎勵,也有叫“工資”的。這樣,你實際投入的資金是50800元。

接下來,你要尋找3個合作夥伴,也就是要發展3個下線,你的3個下線同樣要投資69800元,還要每人再發展他們的3個下線;你本人+3個下線+9個下下線,你的團隊已經有13個成員瞭。1變3、3變9、9變27,同時伴隨著一套復雜的晉升機制(“五級三階制”),你就成瞭“老總”,一年內便可以拿到上千萬的巨額財富瞭。拿到錢之後,就退出,把當老總的機會繼續留給後來人。

從資金流的角度看,原理不復雜:你交上的69800元錢,分給瞭你的上線、上上線、上上上線,而你再去賺有你的下線、下下線們的錢。

“這個是國傢政策而且是一個秘密的政策,外面的人都不知道,隻有您到北海來親自感受,才能領悟這其中的玄機。我國的改革開放,第一極在深圳;第二極在上海,新浦東;第三極是渤海灣;那麼第四極就是廣西北部灣。國傢給瞭北部灣有四大政策,別的地方不能做的事情,在這裡都可以做。”

建立對媒體曝光的免疫力

傳銷的危害已經“名滿天下”,不少人談增貸條件廣西色變,為瞭抵消這種負面影響,傳銷組織設計瞭一整套免疫措施。

首先,他們反復強調堅決反對傳銷,並且煞有介事地分析資本運作項目跟傳銷的多項區別:例如,傳銷必然銷售某種產品,資本運作項隻是融資,不銷售任何產品(畢竟,很少有人瞭解國傢法律關於何為傳銷有明確規定)。

此外,出於對“行業”的“自我保護”,這個傳銷網絡裡還有一個“行規”,就是“五類人不得進入”,這五類人是:公務員、現役軍人、學生、教師和廣西本地人。

媒體對“純資本運作”已經有大量負面報道,他們卻有自己的解釋:“所有負面報道都是國傢安排的,是一種宏觀調控的手段,目的是‘既要有人來(廣西),又不要太多人來(廣西)’。人來多瞭不好,會亂套,所以,政府經常搞一些負面報道,把膽小的、低素質的人嚇跑,讓聰明的人進來,這也是國傢為西部開發選拔人才的機制。”

“就算你是記者,也不能隨便宣傳這裡。”傳銷組織的一名大叔說得很鄭重,口氣儼然像高層領導——他不知道坐在對面的人就是一名記者,比他更瞭解新聞媒體的運作方式。

所以在他們的說辭之中,國傢對資本運作項目的真正態度是“宏觀調控、微觀支持”。

怎麼支持?因為是國傢秘密項目,紅頭文件不可能讓你看到,你要通過在廣西南寧大街上觀察到的各種現象和各種細節去“感悟”。而且,他們很有耐心,你如果想急著入夥,不行,一定要反復跟自己辯論,確實確認瞭是“國傢在做這個事情”之後,才可以加入。

虛構意義

他們組織的南寧半日遊當中,所有的建築設計含義,都被故意解讀為為資本運作項目作暗示。

五象廣場是必須去的地方,因為廣西南寧傳銷組織的人們說起來,五象廣場是最有說服力的一個實證。每一個圖案,每一處裝飾,每一個階梯,每一燈飾,每一個……都是廣西南寧傳銷合法性的有力實證。例如:門旁有21棵大樹,為21份之意。三道臺階數相加為29階,有29個人就可以成功上平臺之意。最上去為五個臺階,地面有3個平面代表3個階段,代表連鎖銷售模式為5級3階制。

又如:廣西人民大會堂後面放有一口鼎,這口鼎為什麼要放在後門而不是正門?這是代表國傢在“背後”支持廣西的資本運作事業。

傳銷組織一名小夥子介紹:“純資本運作”項目,是“1998年國傢領導人去美國考察時引進中國的”,放在南寧。“中央給南寧的定位是:‘國傢優化資本結構試點城市’,這就是國傢對我們這個行業的認可,讓我們先做試點,隻是不便明說而已。國傢對這種反傳統的經濟運行模式是支持的、肯定的,但是由於沒有立法,所以也很謹慎,表面打擊,暗地支持,不然的話,上百萬外地人在南寧,花高價租房子,整天吃飯、聚會、唱歌,就是不工作,當地政府怎麼會不知道?你好好想想。”

他指著南寧國傢經濟技術開發區隨處可見的密集的民房說:這些全都是違章建築,都是在政府的支持下才建立起來的,目的是對外出租增加收入。他反問:你知道為什麼這個地方,號稱國傢級開發區,卻沒有企業和工廠嗎?如果不是政策寬松,可能出現這麼多違章建築嗎?你在別的任何一個城市,可能看到這種奇怪的現象嗎?

據他稱,廣西至少有2000萬人同時在參與這個項目。

本報記者從財政角度提瞭一個專業問題:如果按照10%的人(200萬)能夠成功退出,每個人獲得1000萬元收益,則“國傢財政”需要支付的總資金是20萬億。這麼龐大的資金量,是國傢每年財政收入的兩倍左右,是每年國傢軍事預算總經費的數十倍,根本不可能。

對面負責講解的小夥子立即急瞭眼:“那你就是質疑國傢在做這個事情,你先去搞清楚到底是不是國傢在做,不管你賬怎麼算,我選擇相信共產黨。”

這名小夥子來自山東,大學學的是舞蹈專業,來廣西解救搞傳銷的父親,結果看完之後自己留下瞭,原來他在北京跟朋友合夥開舞蹈培訓班,據他說,生意還不錯,但他現在不想回去瞭。

深藏的組織機構

11月19日晚,經歷瞭兩天時間的參觀和“交流”之後,小葛姑娘拿出一本名為《新時代的見證》的書,讓本報記者進一步學習。書上印的出版社是“中國特許經濟出版社”。問題在於,顯然這是一本假書,中國並不存在這麼一傢出版社。

但第2天的行程中,他們使用瞭大量的正規出版物來介紹,這些專業經濟著作當中的某些文章,跟傳銷組織所使用的措辭、引用的案例完全一致。

他們還有能力制作出非常精美的視頻節目,並假冒新聞報道的形式在網上予以傳播。

還有更牛的:他們有能力建構一整套理論、說法,甚至捏造歷史事實,把“資本運作模式”不但說成是美國西部開發的關鍵、日本崛起的法寶,還是中國參與大國競爭的利器。這套理論旨在令人“頓悟”:原來國傢在下一盤好大的棋,而我堅持來廣西,終於捅破窗戶紙看到真相,有幸加入其中瞭。

有如此能力和影台北信用貸款房貸銀行有哪些利率多少免費諮詢試算響力,顯然,背後的組織運作機構很龐大。

但是本報記者問瞭很多人,誰也不知道背後是什麼人、什麼組織機構在組織。

連入夥的錢打給瞭誰,他們都不知道。例如,來自山東的劉醫生入夥5萬元,他是把銀行密碼告訴他的上線,上線去轉賬操作的。

千人傳銷宴會舉報無人管

早在2009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崔曉林就對廣西傳銷進行過深入報道,其中也描寫瞭某海鮮大酒店舉辦千人盛大宴會的場面。

六年之後,盛況依然。

11月19日傍晚,“同行”帶記者聽傳銷課,來到瞭這傢大酒店:南寧五一路海王府海鮮酒樓。整個酒樓二樓正在舉行一個盛大的宴會,場面之大令人震驚:人聲鼎沸、座無虛席,記者粗略估算,有近千人規模。參與者先是聽宣講,然後按照每人100元的標準品嘗美食、觀看歌舞演出。

據帶記者前來的“同行”介紹:這樣的活動每天都有。

次日(20日)上午,記者撥打南寧市工商局反傳銷專線電話,向他們舉報傳銷組織每天在此公開活動。

當晚6點,記者再次來到該酒店現場查看,酒店內依然熱鬧喧嘩,並沒有任何執法部門前來阻止。

11月20日,本報記者陪同上文提到的劉醫生前往陽光新城附近一處派出所報案,派出所工作人員做完筆錄後說,騙你的人現在也在你老傢,你應該回老傢報案。至於劉醫生的5萬元錢到底被轉到瞭哪裡(轉款地點在南寧),派出所也無意調查。截至本報發稿時,劉醫生沒收到任何答復。

本報記者在采訪中接觸到瞭許多傳銷組織“同行”,他們衣著幹凈講究,在從事傳銷之前,他們大都在勤奮工作。他們熱情、友好、周到,固然,這是組織設計的“一榮俱榮”的機制在發揮作用,但他們自身也因此蒙在鼓裡。

隻是,他們已經深深地相信傳銷組織給他們建構的那個世界觀,他們沒有現代經濟常識、沒有分辨能力。他們十分真誠地希望別人跟自己一起致富,為此不擇手段騙別人前來——盡管這看上去十分矛盾:動機是發自內心的善良,但結果可能使別人傢破人亡。

幾天之後,本報記者悄然離開南寧,出於人身安全考慮,沒有告訴他們任何一個人。

新聞來源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jrxw/20151127/012823864653.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ciabe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